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业队伍>>队伍管理

2023-02-15 08:38来源: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六

大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新兴际华队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新兴际华队(简称新兴际华队),是依托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大型中央企业——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前身为新兴际华集团内部履行社会责任的兼职救援力量。20225月被应急管理部批准进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序列,主要承担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保障任务和水域、山岳及地震等灾害应急救援任务,同时,还承担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备北京库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近年来,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导下,队伍先后参与了北京“7·21”水灾救援、四川雅安地震救援、甘肃岷县地震救援、云南鲁甸地震救援、云南景谷地震救援、四川九寨沟地震救援、山东寿光洪涝灾害、河南“7·20”抗洪排涝救援、甘肃张掖“应急使命·2022”演习、辽宁盘锦抢险排涝等抢险救援任务。

一、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保障尖刀拳头力量。新兴际华集团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应急救援工作,坚持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救援队伍建设,从组织机构、薪资待遇及驻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队伍专项支持。2021年应急管理部领导调研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备北京库时提出,要加快“大震巨灾救援综合保障能力+自然灾害专业救援能力+安全生产技术保障能力”一体化建设,有力推动应急救援新兴际华队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一是新兴际华集团公司迅速明确队伍依托单位——应急产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担任队伍第一政委,加快推进队伍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战斗意志和作风建设、应急救援素质和技能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纪律严明、能力出众、快速反应的救援队伍。二是融合新兴际华集团水务管道、军需物资、应急救援装备、医药等板块的人力、物资、技术与服务等资源,建成一支专职救援力量和三支兼职救援力量,总计400余人的应急救援综合保障队伍。其中,专职救援力量编制73人,下设3个救援中队。三是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为综合保障队伍建设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新兴际华集团公司依托百年军需后勤保障基础,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应急装备及物资的研发、生产、储备、运输、服务体系网络;所属140多家企业分布全国各地,涉及12大类29门类上万种产品,涵盖了军需和应急保障物资、救援装备等全系列产品。

二、扛起国家专业队职责使命,为重大应急救援行动提供可靠保障。一是在河南7·20”排洪抢险任务中,新兴际华队主战场在条件艰苦缺乏任何外部保障条件的卫辉洪涝重灾区,集团基于军民融合转化自主研发的中型高机动基地化保障系列装备,以其出色的高机动越野通过性能、自成体系的独立能源生活保障运行模式和模块化的军民融合系列化装备体系与北京物资储备库物资装备协同联动,在河南卫辉排涝救援过程中长途夜袭,成为第一支出现在司湾泵站大堤上救援队,受灾百姓一句“看到党旗,心中就不慌了”的朴实话语,让人备受鼓舞,坚定了救援队员“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救援理念,坚定了队伍担负起国家专业队的职责使命。集团公司领导每天关注队伍抢险救灾任务进展情况,派出慰问组赴现场看望救援队员,在集团公司形成了关注救援事业、尊崇救援英雄的浓厚氛围,并在实战中确定了“技术救援、装备保障”的建队思想。二是在“应急使命·2022”演习任务中,作为张掖主演习场的综合保障专业队伍,全程参与了实战化演习,重点承担了演习期间7支国家级专业救援队350人的“生活、通信、宣传、防疫”四个模块20余天的保障任务,共出动保障人员80余人,调动产成品动态储备保障装备43台套,保障各类帐篷100余顶,保障折叠床、棉被等各类生活物资2100余套件,制定“五表一清单”的准军事化基地管理标准,圆满完成了综合保障任务,探索形成综合保障新机制,逐步建成一支兼具综合保障和排涝能力的特色救援队伍,创新形成“技术、装备、实力、机制、情怀”五要素融合的国家应急救援综合保障新模式。三是在执行辽宁盘锦绕阳河抢险排涝任务中,充分运用“应急使命·2022”演习综合保障新模式,为国家应急救援中心制定的“统一开泵、统一加油、统一保养”高效排涝方案提供了坚强支撑。

下一步,新兴际华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全面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总要求,突出实战导向,全面提升队伍能力水平。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队伍作风建设。按照“第一政委管总、队长政委管建、训练总监管训”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救援队员的思想、作风及能力水平。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强化人才和基地建设。继续加快建设综合驻训基地,建成拓展驻训备战、演练培训、测试验证、物资储备等多功能型综合驻训基地,强化日常训练,提升训练水平,提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三是注重科技创新,实现应急救援技术新突破。聚焦应急救援领域“卡脖子”技术、“冷门”技术、特殊复杂应用场景,建设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实现应急救援装备系列化、模块化,以高质量技术装备助力救援能力提升。

责任编辑: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