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安全应急>>救援案例

2021-06-25 09:33来源: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

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救援

20197232120分许,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山体滑坡总长1100米,宽200~600米,滑坡体后缘高程约1730米,前缘高程约1230米,相对高差500米左右,滑坡面积约40万平方米,滑坡平均厚度约5米,滑坡体积约200万立方米。事故造成43人死亡、9人失踪、11人受伤,7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600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00余间房屋倒塌,23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

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应急管理部立即部署抢险救援工作,指导地方科学施救,全力搜救被困人员,做好伤员救治、受灾群众安置、遇难者家属安抚等工作;以国家防总名义发出紧急通知,向各地防指传达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求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各项灾害防范准备;同时迅速派出工作组,督导重点地区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御。724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带领联合工作组连夜抵达贵州水城山体滑坡现场,冒雨查看现场救援情况,并在现场指挥部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指导抢险救援工作。725日,黄明与联合工作组继续查看现场救援情况,指导抢险救援工作。

一、全面侦察,掌握情报

现场指挥部第一时间采取走访询问村民、住户信息采集、现场航拍对比、技侦手机定位、搜救犬搜寻等方法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收集信息,掌握受灾范围、受灾程度,了解人员埋压、地质结构、周边环境、气象变化等情况,为研究制定作战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疏散警戒,控制现场

按照警戒范围宁大勿小、无关人车只出不进、紧急疏散先人后物的要求,划定2公里警戒范围,与交通、武警、民办等力量配合设置警戒,实施交通管制,严禁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第一时间把受到威胁的83名群众疏散至安全地带。根据灾害现场实际情况,设置作业区、集结区、保障区等,确保了救援现场规范有序。

三、挂图作战,准确研判

通过“知情人、大数据、技术侦察、现场比对”4个方面相结合,分析研判被埋压房屋分布、住户密度、滑坡山体走向、房屋位移情况以及被困人员的数量和区域等重要信息,迅速绘制了现场平面图、现场还原图、埋压人员分布图、作战力量部署图、作战实力分布图和救援进度示意图,实施挂图作战、精准指挥,针对被困群众点多面广和搜救条件极度不利的实际,确定了“划分片区,突出重点,准确定位,科学施救”的原则,采取“人机配合、各有侧重”的方法,按照“14人”模式(1台工程机械配1名操作手、3名观察员)编配救援力量,通过“机械不停、人员轮班”的方式抢时间、抓战机,救人搜寻同步进行,救援作业昼夜不间断。

四、制定战术,精准施救

现场指挥部采取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对比历史图像等方式还原灾害前场景,根据地形地貌及滑坡山体冲击方向、路径,结合救援初期搜寻掌握的被埋压人员位移情况,按照先易后难、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搜救原则,制定了“以房找人、以路找人、以人找人、以物找人”的战术措施,使用手机定位、仪器探测、3D建模等技术对被埋压人员进行定位、分析、测量,采取“人工为主、机械为辅、人机结合”的方法,开展拉网式、掘进式搜救,划分片区、突出重点、轮换作业、科学施救。

五、立体搜救,提升效率

为避免遗漏和重复搜救,指挥部提出“横向层搜、纵向挖掘、立体见底”的救援思路,通过“顺坡开槽、由点拓面、网格搜寻”的战法剥开覆盖层,开展“地毯式、掘进式”搜救,确保房要见底、路要见底、沟要见底、场要见底,不留死角,全面排查;对立体搜救过的区域进行标识、消毒,避免重复搜救,防止发生疫情,提升救援效率。

六、全天候排险,确保救援安全

按照“全面排查、综合分析、主动排除、积极防御、封锁规避”的要求,对现场各类险情进行分类管理。对人员被困位置或救援人员活动区域的险情主动干预,集中力量排除,无法排除的采取有效的防范抵御措施,对埋压人员的建筑进行支撑加固。对无人员活动、风险较大、短时间内无法排除险情的区域实施警戒封闭,严禁人员进入,确保绝对安全。一是全天候利用无人机高空监测滑坡山体活动情况,跟踪掌握地基边坡扫描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一体化裂缝检测仪、测量机器人等仪器检测情况;二是在制高点设置6名安全员和观察哨,全时段监控滑坡区域,明确白天以气体驱动喇叭、夜晚以气体驱动喇叭和信号灯为紧急撤离信号;三是由相关职能部门47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开展全覆盖排查,在灾害现场周边设置核心圈、二级圈和外围圈,坚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实行三级封控圈分级管控,对灾害现场安全性、稳定性进行全面实时监测预警,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责任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