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应急新闻>>媒体信息

2025-08-14 09:05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挺进、搜救、清淤……持续与灾害赛跑

——直击国家专业队全力开展甘肃榆中县山洪灾害救援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山洪灾害发生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救援中心)立即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调动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兰州石化队,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靖远队、青海队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以下分别简称兰州石化队、靖远队、青海队、勘测队),携带卫星指挥车、边坡雷达、生命探测仪、排涝车、无人机等专业装备参加抢险救援。

4支国家专业队接到命令后,星夜兼程赶赴灾区。按照应急管理部工作组和现场指挥部安排部署,国家专业队分为两组,勘测队作为技术支撑力量,运用边坡雷达、无人机等装备提供技术保障;兰州石化队、靖远队、青海队作为一线救援力量,参与清理淤泥、人员搜寻等救援工作。

挺进,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去

88日晚,应急救援中心工作组到达榆中县后,立即对接应急管理部工作组,组织4支国家专业队负责人会商研究现场救援工作,建立临时党支部,统一队伍管理指挥和协调保障,明确安全、纪律要求,随后带领队伍徒步深入马坡乡马莲滩村、城关镇兴隆山村等受灾严重区域勘查,主动受领搜寻和技术保障等任务,协调做好队伍油料、宿营、餐饮等保障工作,指导队伍安全有序开展救援。

“李江,你带第一梯队,轻装简行直奔核心灾区,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摸清灾情。”勘测队副大队长于正兴发布队伍指令。8818时,勘测队第一梯队4名队员在中队长李江的带领下,携带边坡雷达、无人机等9台(套)勘测装备,赶赴榆中县受灾区域。

89日,第一梯队克服洪水阻断、路况不明的重重困难,成功抵达马莲滩村。抵达后,他们与中国安能救援队联合成立先遣队,成为首批深入该区域的国家级专业救援力量之一,立即争分夺秒开展灾情侦察,将宝贵的第一手信息实时传回指挥部。同时,对高地势路面存在滑坡风险的边坡,队员们第一时间架设便携式边坡雷达进行监测评估。

8910时,勘测队第二梯队8名队员驾驶装载三维激光扫描仪、无线通信设备等10台(套)重型勘测装备的雷达装备车和通信指挥车,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基地出发,人歇车不停,耗时17小时抵达榆中县。两梯队汇合后,勘测队根据应急管理部工作组的要求,赶赴受灾同样严重的马坡乡旧庄沟村,开展全面勘测保障工作。

救援期间,勘测队利用无人机对受灾最严重的马莲滩村、旧庄沟村实施高精度航测。队员们昼夜不停处理数据,快速生成2幅高分辨率的受灾现状图。此外,该队与同期抵达的靖远队、青海队开展了边坡雷达联合监测,为指挥部制定救援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搜救,绝不放弃一丝希望

接到紧急指令,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立即展开。

881710分,41名队员携11台专业车辆、260余件套装备完成集结,兰州石化队星夜驰援。在兴隆山村遭遇道路损毁后,12名队员组成前突小分队,背负30公斤重的装备徒步挺进马莲滩村。

“淤泥没过膝盖,每走一步都要从泥里拔腿。”兰州石化队特勤大队大队长梁宗文说,近3公里的山路硬是走了1个多小时。

无人机在废墟上空盘旋,不放过每个疑似目标。当队员抵达灾区时发现,村庄被泥石掩埋,河流改道,道路消失。队员们踩着齐膝的淤泥,在5000余平方米的废墟中展开地毯式搜索。

转战兴隆大道居民区后,兰州石化队30名队员在700平方米区域的民宅中清理平均50厘米厚的淤泥。“空间狭小,机械进不去,我们就一铲一铲地挖。”队员魏成峰的双手磨出血泡,简单包扎后又投入战斗。3天时间,他们共清理淤泥约3500立方米,多户居民得以重返家园。

“这台冰箱可是老乡的重要家当,千万小心。”兰州石化队战训科副科长肖峰和队友们从淤泥中挖出3台被埋车辆、物资210余件,帮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

812日,兰州石化队在柳林书院区域搜救,队员们冒险通过断裂的扶梯进入危楼,用木棍戳着每一寸淤泥,不放过任何一处死角。约1300平方米的搜索区域,每处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绝不放弃。”兰州石化队现场指挥员谷长乐说。

救助,解决群众最关心的事

“看到你们衣服上印的‘国家应急救援’几个字和胸前的党员徽章,我就知道,党和政府不会不管我这个老头子。要不是你们,我都不知道咋生活了。”兴隆山村峡口社的村民张大爷激动地说。

张大爷腿脚不便,儿女在外打工,此次山洪之后,他家里受灾严重。得知这一情况,靖远队队员立即采取行动,用手推车、铁锨等最简单的工具,历时4个小时,帮张大爷清理出房屋、院子和出行巷道等处的淤泥近320立方米,并送上方便面和矿泉水,保证他的正常生活。

靖远队于881635分出动1035人,携带卫星指挥车、边坡雷达、生命探测仪、排涝车、无人机等应急救援装备323台(套),紧急赶赴受灾现场参加抢险救援。到达现场后,该队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前往马莲滩村新窑湾社开展人员搜救。由于救援车辆无法进入,队员们携带搜寻装备徒步5公里到达搜救区域,采用仪器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2万余平方米的区域开展搜寻,未发现失联人员。810日至12日,靖远队按照部署,前往兴隆山村峡口社开展受灾房屋隐患排查、人员搜救及清淤工作。

“我家房子塌了半边,要不是你们,真不知道还能不能进去。”81221时,兴隆山村村民张大娘带着儿子、儿媳找到青海队,专程感谢队员们帮她清理淤泥。她眼眶湿润地说:“那些被埋的胡麻籽和家电、家具,都被你们清理出来了,帮了我们大忙了。”

青海队接到救援指令后,迅速集结28名救援人员,携带5辆救援车、240台(套)专业装备,星夜驰援赶赴灾区。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前往灾区途中,该队紧急成立临时党支部,到达灾区后,立即赶赴受灾严重的马莲滩村、旧庄沟村和兴隆山村开展搜救。89日至12日,队员们每天分批搜寻,并开展受灾房屋隐患排查、边坡位移监测、清理街道和房屋的淤泥等救灾任务。

截至811日,国家专业队在兴隆山村共清理约1800平方米面积的淤泥,共计2100余立方米,帮助居民清理出汽车、摩托车及家电、家具近300件;对马莲滩村危房、危险边坡进行监测,为现场救援提供保障。截至8138时,国家专业队在马莲滩村、兴隆山村开展地表搜寻共计4.1万余平方米,累计清淤约4740平方米,共计约3810立方米。

(本报记者王晓晔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