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业队伍>>荣誉榜

2021-06-24 16:19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一次次冒着塌方、火灾、透水、爆炸的危险,逆行冲锋——用生命拯救生命,郑满意的满意人生

“我叫郑满意,在‘小满’这一天出生。奶奶希望我的人生能满意,所以她给我取名满意。”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开滦队直属大队一中队三小队队长郑满意说,矿工师傅们放心,自己才真的满意。

从井下生产一线员工到矿山应急救援人员,这种职业变化,让郑满意对“满意”二字有了新的理解:作为一名应急救援人员,不仅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满意,还应尽最大努力,让每一次救援都令人满意。

体育生变成了救援人,满意对自己不满意

“到了现场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啥也不会,想上手,但是没什么机会,只能是队长让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戴上黄色安全帽、身着橘红作战服、脚穿黑色胶靴、背着氧气呼吸器,全副武装的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开滦队直属一中队三小队队员们在小队长郑满意的带领下,迅速完成弯腰互检、转身自检、报告装备情况、取装备等动作,而后向伸手不见五指的“井下巷道”前进,搜救在“井下”的“被困人员”……6月10日,在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开滦队的训练基地内,记者见到郑满意带领队员们紧张地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的场景。十几分钟后,“被困人员”被郑满意和队友们救出。虽说井下的温度很低,但背着30公斤重的装备开展救援,郑满意和队友们早已汗流浃背。

像这样的救援演练,郑满意开展了8年。2010年,从石家庄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郑满意来到被毛主席称赞为“特别能战斗”的开滦煤矿这个集体。

“我父亲就是一名开滦煤矿工人。受他的影响,我对煤矿很有感情,毕业后来到开滦集团荆各庄矿,成为开拓区的一名员工。一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驻矿救护队招人,我便想试试。”郑满意说,这一试,便开启了他的矿山救援生涯。2012年3月,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后,郑满意正式成为驻矿救护队的一员。

没参加过现场救援的郑满意刚开始认为矿山救援工作很轻松,对于体育专业毕业的他来说,任何活儿都不是问题。然而,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之后,他才真正意识到矿山救援工作的特殊性。“好汉子不爱干,赖汉子干不了。”救护大队副大队长高士伟说。

2012年8月,郑满意参与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救援。“当时荆各庄矿发生局部冒顶事故,有一名工人被埋压。我们到现场后以最快速度将伤员‘刨’了出来,用苏生器帮助他恢复自主呼吸。”郑满意说,为了与死神赛跑,在那段正常步行需要半个小时的2000米长的巷道里,队长带着他和队友抬着被困者一刻没有停歇,只用20分钟就到达了井口。

“到了现场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啥也不会,想上手,但是没什么机会,只能是队长让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从那时起,郑满意对自己不满意起来,开始认真跟着师傅学习救护技巧。2013年,荆各庄矿驻矿救护队整体划划归直属大队,从此,郑满意成为国家矿山救援队的一员。

拿到金牌后,满意终于满意了

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能、熟练的操作技巧、稳定的现场发挥,郑满意力压12个国家的25名参赛队员,一举夺得了BG-4呼吸器席位赛第一名,拿到了金牌。

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训练,郑满意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矿山救护队员。

在一中队中队长王辉看来,郑满意是个好苗子。

2017年6月8日19时40分,开滦队接事故救援通知:河北钢铁集团司家营研山铁矿发生事故,需要搜救4名遇险人员。高士伟作为现场总指挥带领救援小队共计15人立即出发奔赴司家营铁矿。

 “中队长王辉带领我和两名队员于8日23时16分佩机进入现场侦查。事故现场条件非常恶劣,我和小队队员往返4次,才进入一个长900多米、直径仅有1米多的泄水管道内,紧急实施侦查、排险和救人。”郑满意说,当时他们佩戴16公斤重的氧气呼吸器,猫着腰行进,有的低矮的地方甚至需要爬行才能通过。

 “我们每一次往返至少需要2个小时,尤其是最后将遇难者遗体运出的阶段,之前已经3次进入事故现场进行侦查和排险,体力几乎耗尽,感觉连呼吸的劲都没了,非常难受,尤其是腰部。”长时间、长距离地猫着腰行走,郑满意和队友们疲惫不堪。但是想到遇难者和他们的家属,他和队友们相互鼓励,咬紧牙关,心里默念着:坚持、坚持、再坚持。

就是这样,靠着顽强的意志,经过4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郑满意和队友们最终将遇难者遗体全部抢运出来,完成了救援任务。出井后,身高一米八六的郑满意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

那次救援,王辉给予郑满意高度评价:“‘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但王辉直言,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救援。“矿山救援工作是高危行业中的高危职业,最怕瓦斯爆炸!”王辉说,2012年后,由于全国开展了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煤矿事故越来越少,但是对于救援队来说,平常的训练依然不能放松,要保证队伍随时能够拉得出,闻灾而动,向险进发。近年来,除了矿山救援外,开滦队的救援工作还向山地救援、地震救援、水域救援等领域拓展。

2017年,第十一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在唐山举办。“作为东道主,一定要取得好成绩。”郑满意在心里暗下决心。在集训过程中,他完成教练布置的任务后,总是“偷偷”增加训练量。最终,在这次竞赛中,郑满意分别取得了个人总成绩和团体总成绩两个“第一”的成绩,但是,郑满意依然还不满意。

“拿到32支矿山救援队伍总成绩第一名之后,才能够代表祖国去参加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他想在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拿到金牌。”高士伟说。

2018年9月27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郑满意检查设备、清点备件、外部观察、一个个零部件拆开仔细排查故障……24分钟后,他第一个举手示意:“故障排除完毕!”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能、熟练的操作技巧、稳定的现场发挥,郑满意力压12个国家的25名参赛队员,一举夺得了BG-4呼吸器席位赛第一名,拿到了金牌。此时,郑满意似乎满意了这一年,郑满意成为小队长,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不仅要让自己满意,还要让群众满意

“遇到危险时,别人往外跑,我们则要往里冲。井下的危险是未知的,而且是在有限空间内开展救援,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矿山救援队员,就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和必胜的信心!”

荣誉越来越多的郑满意不仅没有骄傲,反而在学习和训练中更加刻苦。在日常学习训练和救灾实践中,他发现一些救援装备在实际救援过程中存在不方便使用等问题,给救护队的救援工作造成困难。

“为此,他自己搞钻研,把装备说明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分析装备构造,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拓宽思路,制作成品。”王辉说,这两年,郑满意一直坚持研制改造装备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他完成了气囊式快速充气密闭装置、远距离采气样装置、振动筛药器等十余项小革小改项目,其中气囊式快速充气密闭装置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应急技术与装备展览会上展出。

6月10日那天,记者见证了郑满意的一项绝活儿——蒙眼拆装呼吸器。“向左看齐、向前看、蒙眼拆装准备完毕、戴眼罩、准备、开始……”随着教练一声令下,郑满意和队友们开始了蒙眼拆装呼吸器。127秒后,郑满意第一个完成了拆装任务。“在井下,光线往往很暗,蒙眼拆装呼吸器考验的不仅是速度和对呼吸器的了解程度,更考验人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在井下遇到窒息危险时,空气呼吸器便是我们的救命装置,所以,这个项目的训练很重要。”郑满意说,矿难是和平时期的战场,矿山救援队员就是“战时”特种兵,一次次冒着塌方、火灾、透水、爆炸的危险,逆行冲锋。

轮到另外一组队员训练蒙眼拆装呼吸器时,郑满意站在旁边仔细观看。结束之后,他对每个人的动作一一点评,指出队员的不足,帮助他们提升速度。

除了在平常的训练中传授一些经验之外,郑满意还主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授课。“这几年,他每年利用业余时间授课的次数都超过30次。”与郑满意有师徒协议的马学宁说,他不仅学习郑满意的救灾经验,操作技巧、绝招,在训练中他还和郑满意一同加量。这几年,马学宁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包括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河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等。

2019年,郑满意更是加大了对新队员的培养力度,他培养的徒弟中3人在集团公司青年救护工比武中分别取得个人综合第一名、第二名、第五名的成绩,两人代表开滦队参加了第六届河北省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同时取得了个人全能三等奖的好成绩。

对于矿山救援这项高危行业中的高危职业,郑满意有自己的看法:“遇到危险时,别人往外跑,我们则要往里冲。井下的危险是未知的,而且是在有限空间内开展救援,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矿山救援队员,就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和必胜的信心!”

公式  刻苦与轻松

采访的当天早上,郑满意开始带领队友进行全方位训练,这只是他一年当中很平常的一天。7时左右,训练基地开始下起大雨,原本的体能训练被推迟到了雨后。雨过天晴后,气温格外高,完成5000米跑的郑满意满头大汗,紧接着又开始了进行爬绳训练。今年35岁的郑满意能够轻松完成这些体能项目,得益于平时的刻苦训练。

有些时候,郑满意会和妻子约定好,只在周末的时候由妻子带着孩子来队团聚。但即使在家人到访时,郑满意也只是在训练任务完成后,才陪同家人在单位大院转一转,陪陪孩子。这是属于郑满意的幸福时刻。

训练刻苦,轻松生活,这就是郑满意的满意人生。

 

责任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