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责主业 发挥专业优势
高质量推进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始终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持续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聚焦危险化学品和油气应急救援主责主业,深入推进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建设,为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维护区域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一、着力推进应急队伍正规化建设。一是注重政治建队。中国石油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过程,所属13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全部完成“第一政委”配备。通过强化品牌党支部创建、应急救援警示教育基地建设、打造“1+N”特色党建矩阵、实施党员“红色存折”积分制管理等做法,将政治建设深植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各环节,不断筑牢队伍思想根基。二是完善救援体系。总部按照“集约化整合、科学化布局、区域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正规化建设”的“五化”原则,充分发挥13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建设涵盖危化、管道、油气田井控、海上等四大领域的40支专业救援队伍,配备专业救援人员超过1.5万人,形成了以国家救援队伍为核心、区域性救援队伍为主体、不同业务救援队伍协同作战的救援体系。三是强化规范考核。总部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协调、统一管理标准、统一业务指导”的“四统一”原则,制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规范》等标准规范,细化达标考核内容,量化97项考核标准,每年开展两次全覆盖考核验收。通过规范管理和严格考核,队伍技能水平大幅提升,所属队伍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术竞赛团体一等奖,3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队伍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二、着力发挥应急队伍专业化作用。一是主动抓好风险防控。发挥专职救援队伍专业技术优势,组织危化救援队伍承担特级动火作业消防条件确认审批和监督检查考核职能,形成东北、华北、西南等6大联防区,积极参与预防性监督检查、应急技术服务等工作。组织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全面排查四川、松辽、塔里木盆地油气井密集区域老井隐患,发现并治理隐患3000余项。管道廊坊队创新应急服务模式,为30个省份、160余家油气管道单位、6万余公里油气管道提供预防性安全检查。组织救援队伍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等契机,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应急意识和处置能力。二是严密组织实战演练。总部将应急演练作为提升队伍救援能力的重要抓手,每年组织救援队伍开展各类企地联合演练30余次。2024年先后组织及参与了中亚五国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处置实训、中央企业消防应急、“应急天山”演练、西部地区井喷失控应急处置等综合应急演练,提升了应急响应速度与协同作战能力。三是全力参与抢险救援。中国石油所属40支危化、井控、管道、海上应急救援队伍,每年完成各类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任务约1000次,参与了台风“摩羯”抢险、琼江流域洪涝抢险、银川市排涝等多项救援任务。2024年接受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直接调动,管道廊坊队、西部井控队等队伍先后参与了“3・13”燕郊燃气爆燃、新疆库车5.0级地震等多项应急抢险任务。
三、着力优化应急队伍一体化保障。一是强化人员激励保障。把培训作为最大的福利,通过专题培训班、高校脱产培训、轮训教学等方式,每年培训救援人员1500余人次,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出台队伍用工管理政策和奖励机制,参照生产一线岗位确定队员岗位工资标准,实行专项奖励和发放津补贴,有效激发队伍活力与战斗力。二是强化装备投入保障。结合应急救援专业特点,每年专项投入装备经费,重点突出核心和高精尖装备适配,针对风险防范需要补充个人防护装备,以新装备应用催动新质战斗力提升。三是强化科技引领保障。以优化新质战斗力为目标,持续保持高强度科技投入,集团公司累计投入上亿元,突破油气井井喷失控着火后恶劣环境可视化、抢险机具1600℃热防护等5项技术难题,首创“信息化决策指挥+孪生机器人群组”的井控应急救援模式;组织研发15项适用于油气管道极端条件下的特殊救援技术与战法;自主研制全国首台真火模拟实训车辆,满足队伍真火模拟系统轮训及全员烟热实际训练需求,为队伍应急救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