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担使命 守正创新促发展
着力锻造矿山救援铁军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平顶山队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平顶山队主要担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矿山事故救援任务和全国自然灾害救援,以及国际矿山(隧道)应急救援任务。统筹10支驻矿救护中队和3支兼职救护队应急救援工作,可直接调配610名专职救护指战员、49个战斗小队的救援力量。
一、坚持政治建队,夯实应急救援思想根基。始终坚持把政治建队作为立队之本,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全力打造听党指挥、纪律严明的应急救援队伍。一是加强政治引领,文化培根铸魂。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队伍建设首位,创建“打造红色引擎护航安全生产”党建品牌,大力开展党建阵地标准化建设,指导救护中队探索将“三家三心”(家规、家风、家业,责任心、感恩心、事业心)文化建设融入到日常管理和战备训练中,形成了浓厚的“家和”文化内涵,引领党员干部在危急时刻勇于直面危险、敢于冲锋向前。二是涵养队伍传统,传承救援理念。平顶山队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建设的三个矿山救护中心之一。多年来,指战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救援精神,出色完成各类事故灾害抢险救援任务。在应急管理部揭牌仪式上,作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代表视频接受检阅。三是锻造过硬作风,保障应急实效。平顶山队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发挥队伍技术、装备、能力优势,以“拉得出、动得快、打得赢”的过硬作风,积极履行国家常备应急骨干力量的职责使命。在历届全国矿山救护技术比武、国际矿山救援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三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全国安全生产青年示范岗”等20余项称号,获应急管理部集体三等功、个人三等功等表彰。
二、坚持平战结合,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拓展救援领域,推进救援装备升级改造,建设务实高效、技术精湛的应急救援队伍。一是强化技术装备,增进队伍支撑力。根据实际救援需求,统筹规划装备投入,配备通讯、破拆、支撑、搜寻、急救、起重运输、个人防护、气体化验、钻探、排水等10大类61种1300余台套救援装备器材。成立通讯保障小组,补充卫星通讯、生命探测、无人机侦察、三断通讯等先进装备,适应多灾种救援需要。二是紧抓训练演练,提高队伍战斗力。坚持实战实训,每季度组织12支救护中队开展军事化队列、灾区侦察、连续体能、一般技术操作等分科目竞赛,单兵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根据季节特点组织开展野外综合、防洪排涝、除冰除雪等实战化应急救援演练,系统锤炼队伍的救援实战能力。拓展抗洪抢险、水上救援、高空绳索、滑坡塌陷等训练项目,加强队伍“一专多能”建设。三是加强探索研究,强化队伍引领力。中国矿山安全学会矿山救护专委会挂靠在平顶山队,队伍多次参与修订《矿山救护规程》,编写《矿山救护志》,编辑285期《矿山救护》学术期刊,持续为安全生产事故救援提供科学依据,引领矿山救援事业研究创新。
三、坚持使命担当,履行应急救援神圣职责。建队以来累计参加各类救援行动3085次,抢救被困人员9725人,营救遇险人员4810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专业队职责使命。一是在事故救援中“当先锋”。先后参与河南长虹矿业煤与瓦斯突出、湖北隧洞突泥突水、河南禹州市煤矿冒顶事故、三门峡耿村矿自燃等矿井事故救援。2024年1月,河南平煤神马控股集团十二矿发生“1·12”瓦斯突出事故,平顶山队出动10支救援小队共106人,成功营救27名涉险矿工,获应急管理部集体三等功、个人三等功奖励。二是在抢险救灾中“做模范”。出色完成过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深圳光明新区滑坡、郑州特大暴雨、鹤壁浚县洪涝等自然灾害救援任务。2024年,湖南平江县发生洪涝灾害,平顶山队跨省驰援,历时15天累计排水177万立方米,被授予“抗击2024年湖南平江特大洪水突出贡献单位”称号。从湖南排涝归建当天,赶往河南许昌执行工业园区排水任务,昼夜不停排水43万立方米。三是在为民服务中“使长劲”。推进便民为民防灾减灾一体化工程,配备4台救援装备开展冬季除雪作业,守护群众出行安全。推进安全应急“五进”宣传,每季度深入社区和企业开展安全急救培训,举办“应急知识进校园”活动,得到师生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