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应急新闻>>媒体信息

2025-04-11 17:43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本报记者连线在缅甸地震一线救援的国家专业队——

跨国救援中的“中国速度”

震后15小时,连夜包机出发;震后32小时到达内比都;救援开始后9小时,救出第一名被困群众……缅甸7.9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快速反应、高效行动,第一时间调派距缅甸地震灾区最近、准备最充分的云南救援医疗队进入灾区,成为第一支进入缅甸地震灾区的国际救援队,展示了跨国救援的中国速度。

331日,缅甸消防人员在医院中发现了被困老人,但是现场情况复杂,作业难度大,缅甸消防人员向昆明队求助。

“从被困老人上方向下破拆,从老人后方向前方清理障碍物。”但面对昆明队给出的救援方案,缅甸消防人员不解地摇了摇头,认为应该从被困老人下方向上破拆。

“下方正向进出的作业难度非常大,首先空间狭小,没有作业面,其次,作业面紧靠被困老人作业,容易误伤到老人。”回忆起30日解救被困老人时的情况,昆明队队长穆树元说,“我们从救援安全、作业难易程度等多个角度向他们解释这个方案的优势,最后他们非常认可我们的方案。”

3118时,缅甸相关部门结束对医院的搜救后,正在休整,接到缅甸相关部门的消息,一支来自泰国的救援队在内比都一小区中的两栋楼内探测到了生命迹象,并请求昆明队前来协助。

来自中国、缅甸、泰国的三支救援队齐聚救援现场。“泰国的这支救援队有探测装备、医疗人员、安保人员,但是缺乏救援能力;缅甸消防队伍有装备,也能简单操作,但是缺乏经验,到了现场心里没底。”穆树元说。

三支队伍进行沟通后,昆明队队员根据各支队伍人员特点、设备配备情况,对三支队伍进行了分工。昆明队与一支缅甸消防队伍在左边一栋楼进行搜索,而与昆明队合作解救被困老人的另一支缅甸消防队伍在右侧楼栋开展搜索。

“后来我们了解到与我们合作救援被困老人的这支缅甸消防队在搜索时已经可以独立进行破拆作业了,这也是相互交流后的进步吧。”穆树元说。

42日,昆明队接到缅甸方面的信息,合作社和乡村发展部公务员小区有生命迹象,但由于房屋破坏严重,四层楼的一层完全坍塌,室内墙体开裂,地板隆起,缅甸消防队伍难以评估现场风险,不敢贸然进入。昆明队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现场评估,制定了救援方案,并在危楼内开辟逃生通道,设置地震预警系统,明确现场各方救援人员分工,开始搜救。由于无法确定失联人员方位,救援人员采取破拆、开洞的方式进行搜救,截至发稿时,救援仍在进行中。

据了解,此次缅甸地震发生后,昆明队第一时间备勤,并向相关部门报送了详细信息。“比如,我们能投送什么物资,到达灾区后可以马上开展什么工作。”昆明队队长穆树元说,“我们装备人员准备充分,达到了马上能出动的程度。”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状态来自于长期锻造与积累。

昆明队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中的一支。近年来,昆明队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导下,按照一专多能要求,被打造为西南地区的地震前哨队。该队配备了钻孔救援、通信指挥、救援车辆、侦检测量、破拆支护等8大类救援装备,136台套。同时,昆明队注重锤炼队伍地震救援能力,积极开展地震培训、交流、演练,并将经验转化为技战术战法,总结形成了破拆、打通横向通道、竖井救援等地震救援技术标准。  

41日,昆明队将携带的12顶帐篷捐赠给了缅甸当地受灾的群众,并指导受灾群众如何搭建、使用。“下一步,我们计划约请缅甸当地消防队伍进行技术交流,给他们多传授一些经验,我们也取长补短。”穆树元说。 

责任编辑: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