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报]决胜“火海”:全新战法攻克“六难”“三高”
本报记者赵鹏璞 实习记者祝雅思
6月24日,由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的“应急使命·2025”之“大型储罐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专题演习,在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实训演练濮阳基地圆满收官。
本次演习专攻“大型储罐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难题,安全、顺利完成了既定任务,取得了预期成效。全体参战人员积极探索应用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以新质救援能力支撑起全新战法,打出了新时代应急人的新风格、新水平。
“这是首次单独设置的生产安全事故专题演习。”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信息管理部预案处负责人、演习导调组负责人卓振说,“本次演习突出极端性、专业性、实战性,汲取国内外典型大型储罐火灾爆炸事故应对处置经验教训,真实构设国内首座1万立方米石油储罐全液面火灾演习环境,全方位展开冷却防护等7个重点科目21项具体行动。”
“一空三地”体系剑指“六难”“三高”
大型储罐全液面火灾事故现场火情侦察难、储罐冷却防护难、流淌火阻断难、全液面火灾扑救难、沸溢防护处置难、油品复燃控制难,在演习过程中存在高危难测、高温难控、高延难阻的问题。
为解决传统的人海战术与经验决策在“六难”“三高”绝对压制下,时常陷入被动防御困境的问题,演习构建“一空三地”体系化作战谋略,形成空中预警网、立体灭火圈、后勤补给链、全域防控层。
“一空”为指挥中枢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演习现场,固定翼无人机快速掠过火场展开侦察,9架多旋翼无人机紧随其后编队升空,自动飞向指定点位,扫描火场,感知现场动态……无人机采集数据后,指挥系统13分钟便可生成火场三维图像,实现了火场情报信息综合、态势信息融合、指挥控制信息整合,让决策指挥从传统的“经验主导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
“拖动鼠标,就能把人员、车辆等‘拽’到指定位置,模拟救援效果。”智能化态势侦检和决策指挥科目牵头队伍、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山东港口队副支队长刘德宝介绍,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研判火情,对比火情处置的经验规律,可为作战指挥提供决策辅助,迅速构建全域透明战场。
“三地”则指立体冷却阵地、灭火主攻阵地、战勤保障阵地。本次演习将冷却、灭火、保障三者协同,在油罐全液面火瞬间降温和快速高效灭火方面寻求突破。其中,在立体冷却阵地中,演习队伍构建起无死角、高强度冷却网,有效抑制火势蔓延,保护罐体结构。
灭火主攻阵地的演习队伍则在31米三相射流消防车、大流量液氮泡沫消防车等高精尖装备赋能下,实现作战效能最大化、人员风险与资源消耗最小化。
战勤保障阵地上,演习队伍调用10套大流量远程供水系统,创新使用“机器人协同装卸+输转车远程直供+泵组串联供液”的复合供液模式,实现每分钟供水26万升、供液3000升,解决了远距离供水难、灭火剂持续供应难、泡沫液快速补给难等问题。
“隔控防”打灭火“歼灭战”
不同于以往大型储罐全液面火灾通过保护性燃烧直至燃料耗尽自行熄灭的成功救援案例,此次演习总结出“隔控防”的综合防护新战法,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打灭火“歼灭战”。
外浮顶储罐全液面火扑救科目牵头队伍、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六大队大队长朱天涛表示,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实施全面包围、分层冷却、立体防护,科学分解任务,环环相扣,确保一举歼灭火灾。
“隔”是指用泡沫剂等材料覆盖,隔绝氧气;用火屏障等新装备隔挡热辐射;用无土沙袋等新材料对流淌火进行围堰隔断。
“控”的要义在于积蓄战力,精准打击。“在大型储罐火灾救援现场,我们的首要工作并非立即灭火,而是工艺处置优先、立体冷却控火,严防事故扩大、险情升级。”化工装置立体火扑救科目牵头队伍、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天津石化队战训装备室主任赵晟说,同时,大规模调集救援力量,保证有足量的灭火剂与水源,不间断进行高强度灭火,发起总攻、一举歼灭。“就怕打着打着没水了,火又着了,反倒成了‘添油战术’。”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队长王庆银补充说。
“防”既是强化个人防护、保护周边区域安全,又是决胜的重要一步。明火扑灭后,持续冷却至关重要。救援人员会利用红外测温仪精准测定温度,直至确认无复燃和爆炸风险,才停止作业。
新装备新战术攻坚“不可能”
此次演习中,面对大型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的复杂挑战,相关部门借科技之力,变“不可能”为“可能”。
本次演习共投入各类救援车辆、无人机、机器人等主战先进适用装备150余台套,19支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队伍以及技术支撑保障队伍共计478人参演。演习现场设有30余个采集点,实时记录爆炸起火、冷却扑救等各个环节数据,并运用仿真模拟系统推演出3万立方米至5万立方米储罐爆炸火灾扑救行动方案,为10万立方米至15万立方米储罐爆炸火灾扑救行动奠定数据基础和提供理论支撑。
“大型储罐火灾救援过去往往依靠经验。”王庆银说,“高精尖智能化装备可以辅助决策,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如今,大流量液氮泡沫消防车与过去的泡沫消防车相比也有明显不同。“这台车能将液氮注入喷出的泡沫中。”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院级专家、演习比测组专家郎需庆介绍,该车具有泡沫覆盖、氮气窒息、低温冷却等多重灭火效果,氮气泡沫输出量大,灭火用时短。
演练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一些新装备、新战法的应用熟练度与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科技支撑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亟待提升。”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技术处处长、演习综合组负责人王明岳说。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储罐专题演习现场总负责人吴三海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大型储罐火灾救援应急准备,全面摸清风险与资源底数,完善预案体系与行动指南,强化训练演练与装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