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3 10:25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地坑防坠落装置可1.2秒自动展开

成龙

“在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工作中,地坑作为应急救援车辆检修、设备维护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救援力量持续运转的关键支撑,同时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新疆油田队五大队副大队长叶日兰·巴扎尔汗介绍,新疆油田队2020年至2022年期间安全事故统计数据显示,地坑坠落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2%,夜间作业时的事故发生率可达白天的3倍。2022年12月8日凌晨,该队发生一起典型案例,一名队员在紧急出警时,因夜间照明不足且刚从睡梦中惊醒,不慎跌入3米深的地坑,导致右腿胫骨骨折,不仅导致人员受伤,还直接影响了当次救援任务的处置效率。

针对这一问题,新疆油田队于2023年5月组建了专项研发团队,历时23天高强度研发,成功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权的地坑防坠落装置。该装置创造性地融合航空材料学与机械动力学原理,实现1.2秒自动展开、300千克动态承重、180 度全景可视三大技术突破,支持单人操作,其操作效率较传统防护装置提升8.6 倍。

能否将卷帘门的快速收放原理应用到地坑防护中?项目启动会上的这一设想开启了技术创新的序幕。“我们的研发团队很快发现,传统卷帘结构的承重能力为每平方米80千克,与实际应用中使用负荷存在量级差距。更严峻的是,装置需在零下30摄氏度至50摄氏度的极端温差下保持性能稳定,这对材料选择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新疆油田队五大队战斗班班长百合提亚·买买提江介绍,研发团队建立了材料性能三维评估模型,从强度、重量、耐受能力三个维度进行系 统测试。

在经历37次方案迭代后,最终选定牌号为7A09的航空铝合金,该材料每平方毫米可承受51.3千克力,密度仅为每立方厘米2.85克。通过采用蜂窝状支撑的设计结构,整体装置可承受300千克的冲击载荷。

在模拟测试阶段,研发团队构建 了包含静载、动载、极端环境等在内的4类16项测试场景。经过142次快速启闭测试,装置未出现失误。

“这不仅是装置的革新,更是应急救援理念的升级。”作为研发团队负责人的叶日兰·巴扎尔汗介绍,团队正在研发第二代智能防护系统,集成毫米波雷达预警和AI行为识别技术,当检测到人员接近危险区域,系统可在0.5秒内自动启动防护,实现从被动防护到主动防御的转变。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重点攻关智能材料、AI技术应用等前沿技术,推动应急救援装备向智能化、轻量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叶日兰·巴扎尔汗说。

责任编辑:王宁娜